某总经理:“ERP在资金、物资、信息方面可以给企业带来极大改善,可企业是人组成的,用ERP能帮我管好人力资源吗?我缺人才,它能帮我挖来吗?我用人的时候,它能帮我监督考核吗?它既不能给员工涨工资,又不能替我关心员工,它能帮我留住人才吗?”
一、什么是人力资源?什么是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是存在于人的体能、知识、技能、能力、个性行为特征与倾向等载体中的经济资源。人力资源与其他资源一样也具有物质性、可能性、有限性。人力资源具有如下特征:(1)人力资源是"活"的资源,它具有能动性、周期性、磨损性;(2)人力资源是创造利润的主要源泉;(3)人力资源是一种战略性资源;(4)人力资源是可以无限开发的资源。
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指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与一定物力相结合的人力进行合理培训、组织和调配,使人力、物力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同时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诱导、控制和协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组织目标。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就是一个人力资源的获取、整合、保持激励、控制调整及开发的过程。
二、人力资源的工作目标与工作内容、管理方法
“人力资源”这个概念提出和要解决的问题是与人有关的,无论这些问题是在企业的那个职能部门产生或处理的。由于:(1)人的劳动力是短缺“物品”;(2)人的劳动力质量是不同的,而且从历史上来看这种质量的差别越来越大,企业所需求的和人们所供应的质量是不一样而且没有必要完全一样;(3)一个企业对人员的需求一般是随着时间变化产生数量化和/或结构化的改变;(4)一个企业在某个确定的时间的人员配备随着时间推移产生数量上和结构上的变化不是由企业的安排引起的,如业余时间的进修、经济波动。
所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第一个工作目标可以理解为:满足一个组织对人员的需求,这种需求也可以称之为对人员可支配性的建立与保证,即在正确的地点和时间,在足够的范围内能提供有足够能力的人员。但这一目标中并不包含促使那些满足企业正常期望的人员发挥其潜力,因此,人力资源管理的第二个目标可以称之为对人员作用的建立与保证,也就是人员的行为要符合应该的(或必须的)和允许的行为标准,即满足特定的行为要求,遵守行为限制和利用行为活动余地,或怎样保证做到这一切。事实上,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所有方法与内容,几乎全部是围绕着这两个目标而建立的。
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工作内容包括战略、管理、操作等三个层面的事务。
战略层面的人力资源工作,指那些直接服务于企业战略,必须在企业愿景、目标和战略规划的指引下进行的人力资源规划类的活动。
它包括:(1)企业未来人力需求规划: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制定在未来3年内的人力资源需求情况,确定企业将需求哪些类型的人才、领导干部有多少、来源是什么;(2)薪酬和福利管理制度: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制定和完善公司的薪酬和福利管理制度,使公司的薪酬和福利富有竞争力,从而达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目的;(3)绩效管理:根据企业业务发展的需要,帮助员工提高工作能力、工作业绩,使组织与员工个人共同发展;(4)职业生涯管理:根据企业发展战略,指导员工未来一段时间的成长发展方向,使员工的个人潜质、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注重后备干部的培养;(5)文化与价值建设:建设富有效果的企业文化,公司共同的文化理念团结员工,统一员工思想和行动,从而实现公司的目标。
管理层面的人力资源工作,指那些为企业管理服务的工作,即在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的指导下确定人力资源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实施流程和方法。一般包括:(1) 岗位分析与说明;(2)对各种岗位的考核;(3)人员招聘与配置;(4)对各个部门业绩的考核;(5)对员工个人未来发展的支持。
操作层面的人力资源工作,是从公司的运作和执行角度来处理的人力资源管理事务。一方面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完成:按照既定的流程和制度来开展人力资源工作,对现有的流程和制度进行修改和完善;另一方面由员工完成,指从员工自身角度出发的对个人绩效的计划和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