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邮局 联系我们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繁體中文
新闻搜索
 
最新新闻
1  黄仁勋回应DeepS
2  速达进销存:数字化转
3  在企业管理软件最常用
4  财务软件通用操作指南
5  ChatGPT,你对
6  消息称OpenAI正
7  英特尔与产业打造全栈
8  速达渠道全系列产品注
9  中小企业如何实现数智
10  速达天耀A.clou
热门新闻 点击
 中小企业信息化问题多 2771884
 企业信息综合信息化服 1631150
 ERP风雨40年之痛 1417186
 ERP代理商应如何掌 1294505
 实施ERP之前需考虑 770017
 下月可预订世博会手机 745338
 “2009IT影响中 476824
 铁通介入固话业务&n 473679
 江苏泰州ISP服务商 473492
 又遇金融危机 中小企 423507
     首页 >> 
ERP实施环境下的成本核算模式
双击自动滚屏 来源:CNetNews  发布者:dx116  发布时间:2013-12-23  阅读:3457次 【字体:

 一、以ERP为核心,实现成本管理科学化、信息化

  ERP系统的应用,不仅仅是引入一套现代化的管理软件,使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自动化,它更重要的是要对企业传统的会计电算化模式进行根本性的变革,使其更加合理化、科学化,从而大幅度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ERP的实施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获取会计信息的方式,并扩展了其获取信息的广度与深度。通过从ERP系统中获取及时、全面和集成的信息,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科学决策的水平,规范和优化整个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标准化业务数据,实现企业管理的信息化,为具体的业务处理提供强大的信息支持,提升基层业务人员的整体业务素质。

  ERP系统的实施可以改变传统的成本核算模式与核算方法,除了少量间接费用由会计人员归集并分配计入成本中心外,其余大部分成本核算基础数据均由业务人员从业务端输入并直接计入成本核算对象,成本数据的形成与分配实现了自动化,降低了人为差错的可能性。由于成本核算不再依赖于会计人员的经验判断,成本信息的客观性大大增强。另外,直接费用的投入数量均来自产品物料清单,降低了投料差错发生的概率,成本信息的科学性大大提高。ERP实施环境下的成本核算降低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为会计人员从事成本分析与管控腾出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

  二、ERP实施环境下的成本核算模式

  为了更加具体地描述ERP实施环境下的成本核算流程,这里以离散型装备制造企业的ERP成本会计模块为典型,详细说明ERP实施环境下的产品成本核算过程。

  在ERP实施环境下,企业产品成本核算以生产订单为成本核算对象。生产订单可以按照产品批次、产品品种、产品加工步骤、零部件、或者合同订单为依据,根据企业实际生产工艺特点确定。生产订单涉及的产品、零件或加工步骤数量根据企业生产特点和成本管理的具体要求确定。

  企业根据生产组织形式可以设立若干个成本中心,用以归集为组织生产而消耗的各类间接成本和费用。譬如以非独立核算的生产分厂、车间或相对独立的工段、工区,类似于传统成本核算模式下单独归集辅助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的部门或组织。成本中心主要是用于归集与生产订单有归属关系的相关部门或组织发生的不能直接归属于生产订单的间接成本费用,如折旧、维修费、人工费、动力费、差旅费、办公费等。按照成本中心归集的成本费用在月末时需要按照ERP系统确定的分摊标准分摊进入生产订单。间接费用的归集一般由会计人员手工录入完成。

  对于可以直接归集到生产订单的材料费、外部加工费等直接费用,由业务人员根据生产跟单及产品物料清单确定的物料及数量直接投料到具体的生产订单上,由于ERP实施后,材料成本可以实现系统的实际成本管理,相关物料的实际直接成本即归集到相应的生产订单上。

  对于连续加工的离散型制造企业来说,每个大的生产步骤所形成的半成品将作为下道工序的原材料及主要材料继续进行加工或组装,由于ERP系统对于半成品的成本信息采用标准成本进行流转,所以在月度中间,产品的实际成本信息是无法提供的,可参考的成本信息主要依赖于半成品的标准成本,且连续加工环节越多,生产工序链条越长,成本的准确性越差。

  月末,业务人员按照当月完成产品的工时、重量等统计指标,分别生产订单进行报工,即确定每个生产订单的间接费用分配标准。会计人员将当月归集的各个成本中心发生的间接费用转入相应成本中心的生产订单组,由系统按照报工情况将间接费用分配至相应成本中心的对应生产订单中。

  所有当月发生的成本费用分配完毕后,由会计人员操作ERP系统进行物料账的结算。一是将每个生产订单中归集或分配的标准成本还原成实际成本,二是将实际成本在完工产品、半成品与在制品(即生产订单)中再进行成本分割,计算出产品或生产订单的实际成本,从而为产品成本决策提供有用信息。

  三、ERP实施环境下成本核算模式的优劣势分析

  (一)实施ERP后,企业产品成本核算的优势

  1、可实现产品成本管理的精细化。ERP系统能够对成本进行精细化归集和合理分配,从而解决传统手工操作只能进行简单核算、无法对一些复杂数据进行快速处理的弊端。通过完工产品的生产订单,可以清晰地显示产品的具体构成,包括每一个组成零部件的成本信息,以至追溯到最原始的材料成本信息,可以查询到产品生产过程中每一加工步骤的人工费、动力费、折旧费信息,甚至可以看到加工过程中发生的废品损失信息,成本数据更加真实、精细、客观、准确,为进一步改进产品加工工艺,提高劳动生产率,有针对性地控制成本积累了数据。

  2、产品成本信息更加客观、准确。由于ERP系统数据集成的特点,材料成本由业务端按照生产计划和工艺设计清单直接投入产品生产订单,间接费用的分摊由系统按照既定的分配方式和标准自动进行,避免了会计人员手工分配成本费用的主观随意性,降低了差错发生的概率,产品成本计算过程更加真实、可信,成本资料更加客观、准确,同时,由于成本会计人员工作量大大降低,有利于成本会计人员进行成本监测、分析与控制,更加有利于企业各级管理者进行成本决策。

  3、企业在制品占用将有效减少。制造业在制品积压是传统管理模式的“老大难”同题,特别在多品种、小批量的离散型制造企业,由于车间同时上线的产品品种多,在车间积压的在制品往往是处于失控状态。由于在制品的大量积压,占用了大量流动资金,造成制造成本的增加,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ERP系统可以提供科学、先进的生产计划管理和严密的生产组织模式,因此,ERP实施环境下将会有效地解决在制品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积压占用问题。

  4、有利于实现全员成本管理。成本控制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成本的发生涉及到企业内部每个部门,每个职工,要做好成本管理与控制,就要把成本控制落实到每一个岗位的每一个环节的每—个工作细节中去,要达到全员成本管控的目的,就必须调动和组织企业内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实施ERP成本模块,必然调动企业每一位员工积极参与企业的成本管理,培养和树立成本意识,从而有利于实现企业的全员成本管理。

  一、以ERP为核心,实现成本管理科学化、信息化

  ERP系统的应用,不仅仅是引入一套现代化的管理软件,使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自动化,它更重要的是要对企业传统的会计电算化模式进行根本性的变革,使其更加合理化、科学化,从而大幅度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ERP的实施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获取会计信息的方式,并扩展了其获取信息的广度与深度。通过从ERP系统中获取及时、全面和集成的信息,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科学决策的水平,规范和优化整个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标准化业务数据,实现企业管理的信息化,为具体的业务处理提供强大的信息支持,提升基层业务人员的整体业务素质。

  ERP系统的实施可以改变传统的成本核算模式与核算方法,除了少量间接费用由会计人员归集并分配计入成本中心外,其余大部分成本核算基础数据均由业务人员从业务端输入并直接计入成本核算对象,成本数据的形成与分配实现了自动化,降低了人为差错的可能性。由于成本核算不再依赖于会计人员的经验判断,成本信息的客观性大大增强。另外,直接费用的投入数量均来自产品物料清单,降低了投料差错发生的概率,成本信息的科学性大大提高。ERP实施环境下的成本核算降低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为会计人员从事成本分析与管控腾出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

  二、ERP实施环境下的成本核算模式

  为了更加具体地描述ERP实施环境下的成本核算流程,这里以离散型装备制造企业的ERP成本会计模块为典型,详细说明ERP实施环境下的产品成本核算过程。

  在ERP实施环境下,企业产品成本核算以生产订单为成本核算对象。生产订单可以按照产品批次、产品品种、产品加工步骤、零部件、或者合同订单为依据,根据企业实际生产工艺特点确定。生产订单涉及的产品、零件或加工步骤数量根据企业生产特点和成本管理的具体要求确定。

  企业根据生产组织形式可以设立若干个成本中心,用以归集为组织生产而消耗的各类间接成本和费用。譬如以非独立核算的生产分厂、车间或相对独立的工段、工区,类似于传统成本核算模式下单独归集辅助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的部门或组织。成本中心主要是用于归集与生产订单有归属关系的相关部门或组织发生的不能直接归属于生产订单的间接成本费用,如折旧、维修费、人工费、动力费、差旅费、办公费等。按照成本中心归集的成本费用在月末时需要按照ERP系统确定的分摊标准分摊进入生产订单。间接费用的归集一般由会计人员手工录入完成。

  对于可以直接归集到生产订单的材料费、外部加工费等直接费用,由业务人员根据生产跟单及产品物料清单确定的物料及数量直接投料到具体的生产订单上,由于ERP实施后,材料成本可以实现系统的实际成本管理,相关物料的实际直接成本即归集到相应的生产订单上。

  对于连续加工的离散型制造企业来说,每个大的生产步骤所形成的半成品将作为下道工序的原材料及主要材料继续进行加工或组装,由于ERP系统对于半成品的成本信息采用标准成本进行流转,所以在月度中间,产品的实际成本信息是无法提供的,可参考的成本信息主要依赖于半成品的标准成本,且连续加工环节越多,生产工序链条越长,成本的准确性越差。

  月末,业务人员按照当月完成产品的工时、重量等统计指标,分别生产订单进行报工,即确定每个生产订单的间接费用分配标准。会计人员将当月归集的各个成本中心发生的间接费用转入相应成本中心的生产订单组,由系统按照报工情况将间接费用分配至相应成本中心的对应生产订单中。

  所有当月发生的成本费用分配完毕后,由会计人员操作ERP系统进行物料账的结算。一是将每个生产订单中归集或分配的标准成本还原成实际成本,二是将实际成本在完工产品、半成品与在制品(即生产订单)中再进行成本分割,计算出产品或生产订单的实际成本,从而为产品成本决策提供有用信息。

  三、ERP实施环境下成本核算模式的优劣势分析

  (一)实施ERP后,企业产品成本核算的优势

  1、可实现产品成本管理的精细化。ERP系统能够对成本进行精细化归集和合理分配,从而解决传统手工操作只能进行简单核算、无法对一些复杂数据进行快速处理的弊端。通过完工产品的生产订单,可以清晰地显示产品的具体构成,包括每一个组成零部件的成本信息,以至追溯到最原始的材料成本信息,可以查询到产品生产过程中每一加工步骤的人工费、动力费、折旧费信息,甚至可以看到加工过程中发生的废品损失信息,成本数据更加真实、精细、客观、准确,为进一步改进产品加工工艺,提高劳动生产率,有针对性地控制成本积累了数据。

  2、产品成本信息更加客观、准确。由于ERP系统数据集成的特点,材料成本由业务端按照生产计划和工艺设计清单直接投入产品生产订单,间接费用的分摊由系统按照既定的分配方式和标准自动进行,避免了会计人员手工分配成本费用的主观随意性,降低了差错发生的概率,产品成本计算过程更加真实、可信,成本资料更加客观、准确,同时,由于成本会计人员工作量大大降低,有利于成本会计人员进行成本监测、分析与控制,更加有利于企业各级管理者进行成本决策。

  3、企业在制品占用将有效减少。制造业在制品积压是传统管理模式的“老大难”同题,特别在多品种、小批量的离散型制造企业,由于车间同时上线的产品品种多,在车间积压的在制品往往是处于失控状态。由于在制品的大量积压,占用了大量流动资金,造成制造成本的增加,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ERP系统可以提供科学、先进的生产计划管理和严密的生产组织模式,因此,ERP实施环境下将会有效地解决在制品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积压占用问题。

  4、有利于实现全员成本管理。成本控制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成本的发生涉及到企业内部每个部门,每个职工,要做好成本管理与控制,就要把成本控制落实到每一个岗位的每一个环节的每—个工作细节中去,要达到全员成本管控的目的,就必须调动和组织企业内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实施ERP成本模块,必然调动企业每一位员工积极参与企业的成本管理,培养和树立成本意识,从而有利于实现企业的全员成本管理。


  • 上一条新闻: 云计算环境下ERP系统发展研究

  • 下一条新闻: 建立ERP安全风险预测是信息安全体系第一步
  • 返回上级新闻
  •  相关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呢称:
    验证码:
     评论内容: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管庄乡1号1幢1431号 电话:010-56142899 传真:010-82085683 热线:18701104954 邮箱:xmkj@bjxmkj.com QQ:74495258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 北京信铭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许可证号:京ICP备0905696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