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网现在很不开心:根据网站流量统计机构Alexa的数据显示,开心网每日用户失去量约为65%。这消息对于一个依靠用户量为生的SNS网站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
而偏偏这时候,开心网的江湖对手人人网却喜笑颜开:人人网最近发布的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净利润80万美元。在社交网站推陈出新的年代,各个网站恐怕都对对方的用户保持虎视眈眈的欲望,如何吸引用户多停留哪怕一分钟,都会为整个网站增添十分活力,相继可能带来令人心动的业绩增长。

社交网络陷入迷宫
同样是做社交,开心网一开始就从白领市场开始发展,这类人群正值青壮年,具有很强的消费能力,是各个商家竞相拉拢的对象,同时他们又是理性消费的典型代表,忠诚度不高,当微博日益火爆,媒体属性、社交属性、即时性、互动性均表现出强大的吸引力时,他们其中的很多人都不会继续痴迷于开心网的偷菜、餐厅和买卖奴隶。
人人网则是从校园学生入手,且冲破隐私壁垒,将实名制引入其中,提高了用户的真实性。虽然学生不是具有消费能力的主流人群,但随着他们成长和经历,从校园走向社会,人人网赶上了互联网的这批活力用户,不仅培养了用户粘性和忠诚度,并且趋向于打造一个集体聚会和寻找失去联系朋友的平台。现在这个平台还多了一些新元素:团购和LBS。尽管糯米网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但陈一舟一再声明要做大糯米,并以人人的注资作为担保,外界只好先对此持保留态度;而对于LBS,目前的盈利模式仍未清晰,不进入这一市场,怕错过了好时机,但上了“贼船”,就得死撑着折腾出新花样。
关于社交网络,学院派最津津乐道的非“六度分离理论”莫属: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个人只需要很少的中间人(平均6个)就可以和全世界的任何一个人建立起联系。这对于地球上孤独的灵魂来说,是非常诱人的景象,我们不愿意落单,我们需要新朋友,从网络到现实,从玩游戏到团购,从天涯到咫尺,我们都希望得到关注,于是,SoLoMo帝国得以初建。
关于社交网络,学院派最津津乐道的非“六度分离理论”莫属: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个人只需要很少的中间人(平均6个)就可以和全世界的任何一个人建立起联系。这对于地球上孤独的灵魂来说,是非常诱人的景象。
在SoLoMo帝国里,深度社交更能说明问题,简单理解,就是除了在线聊天之外的其他活动,包括分享照片、分享视频、分享地理位置等等。社交是基础和核心,而社交的本质是关系和联络,但这种关系却是脆弱和即时的,不管是用户群庞大的腾讯QQ、后起之秀微博,还是建立了社区的人人网,都面临用户善变问题,对于新鲜之物,谁都乐于尝一口,但永远不会只局限于一个圈子、一个网站、一种方式。
然而做深度社交却有障碍,社交网站可参考前车之鉴,杂糅各平台自身现状考虑,却像一个绕不出的迷宫。腾讯曾对用户的年龄层偏低、消费能力不足等担忧,但开心网的滑铁卢则旁证:所谓有消费能力的用户并不一定是社交网站摇钱树。微博才上市不到两年,虽然通过各种事件和着名人物推动,用户量聚增,但现在也面临着“僵尸粉”和发帖不自由的困境,博客自诞生到现在算是元老级社交平台,可是从未听闻博客能产生经济价值,140字的微博能改变不盈利的博客界吗?人人网的实名制有利有弊,熟人间原本已知名道姓,而陌生人间的社交则并不乐忠于通过人人来实现,因为众多的陌生人交友应用已经将这块市场做起来,且陌生人的社交需求并不总和同学圈一样,看来人人网的精准营销还有待提升。
关于理清做社交网络的思路,或许可以借鉴非同行的苹果之父乔布斯,他对产品的追求已经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专注细节,只做最好。正如周鸿祎评价乔布斯时称赞:“丽莎”机型为什么失败?就是往上叠加了太多功能,所以后来 iPad就做了非常经典的“减法”,一开始定位根本没有想取代笔记本,只是玩游戏看视频,但把电池续航时间和开机时间做到了极致。我想乔布斯在做产品上有一种哲学的高度,他真的能够做取舍。这方面我都做不到,我想就算是腾讯的小马哥也很难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