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经济危机时,一般来说粗放型管理越来越难以维持企业的竞争力,节约成本成了主流。因此,这时企业需要对供应链各个环节进行整合,对应来说就是采购、生产、库存和交付等。在此过程中要强调两个管理目标:第一是对各环节的成本监控,第二是提升各环节的效率。
在实施ERP以前,由于部门本位主义,各部门考虑问题仅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虽然部门局部能够形成利益最大化或者效率最大化,但是对于全局却无法做到最优。例如采购环节与生产环节的配合:考核采购环节的指标是成本最低、供应充分;考核生产的指标是节奏平稳、交货及时。但是,采购环节往往从批量经济成本出发,一次购买大量的原料,往往会过多地占用了流动资金。生产同样是经常加班加点、提前交货,不同工序之间不能达到最佳协调状态等。实施ERP以后,由于系统是以主生产计划为主线,展开物料需求、能力需求、工单排产、加工日历等,所有环节全部围绕客户订单展开,即能够保证订单按时交货,又能够使流动资金降到最低。
加强采购计划有序性,有效控制应付账款

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企业的现金流量都不同程度的陷入了困境,所以需要采取各种措施来保障企业的现金流量。其中,加强采购计划的有序性和对采购应付账款的控制,无疑是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若企业在资金充裕的情况下,可能不会这么斤斤计较。但是,在资金链紧张的情况下,企业就要想方设法的加强对应付帐款的控制。如果过早采购原料,不仅造成库存的爆满和增加保管费用,而且采购应付账款也过早造成企业现金流量的紧张,当不及时付清货款又会造成信誉的损失。因此,合理控制采购计划有序性,是在经济危机下非常重要的事情之一。
订单管理是企业经营的一个主要内容,在经济危机下就更为重要,它主要体现在生产计划管理和车间执行管理上。一般来说,生产计划的使用依赖于有一个准确及时的库存、采购订单、销售订单、生产订单以及扎实的基础数据。换言之,就是生产计划涉及到的多个流程中的数据既需要做到准确,还需要做到及时。否则生产计划参考的数据是过去的数据,那么得出的结果就可想而知了。因此,准确的相关数据是准确的生产计划计算结果的基石。
对于车间执行管理,同样需要有一个扎实的基础数据管理。例如工序的执行就需要一个及时和准确的工序过程数据管理,同时还涉及到不同工序之间生产能力平衡的管理。因此,车间执行管理的实际操作最为繁琐,也是最能影响是否准时交货的关键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