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信息化建设促效能最大化、成本最低化、环境最优化 |
双击自动滚屏 |
来源:四川经济日报 发布者:dx116
发布时间:2011-10-31 阅读:5557次 【字体:大
中 小】 |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廖兴友 文/图
“今年1-9月,该市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速达23.6%,位列全省第8位;主营业务收入608.14亿元,同比增长43.49%;技改投资完成134.7亿元,增长52.8%,总量位列全省第6位,增速位列全省第2位。”27日,全省共同推进智慧产业发展暨2011年度四川万家数字企业巡展(眉山站)工作会在眉山举行,眉山市经信委党组书记、主任鲁建伟在会上接受本报独家采访时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眉山市在省经信委和眉山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发展战略,大力推动“两化”互动的结果。
全市机械企业设计
信息化率达70%以上
眉山市是全省唯一的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1世纪城市规划、管理与发展项目”示范城市,被国家住建部列为“全国数字化建设示范市”,被省政府信息化办列为“四川省工业系统信息化建设示范市”。鲁建伟说,近年来,眉山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通信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成立了以市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市经信委加强对各通信运营商企业的建设管理、统筹规划、统一管理,同时加强对通信业发展的保护。截至目前,全市一区五县1186个行政村全部实现“村村通”,光缆网络覆盖率达到99%。全市机械企业设计信息化率达到70%以上,加工制造过程信息化率达到60%以上,电子商务应用率达到70%以上,中小企业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0%以上。
为400多家规上企业
提供优质高效的信息化服务
在搭建信息平台、促进两化融合的工作中,眉山4条措施得到与会者的一致好评。
首先是搭建工业信息化平台。眉山市有仁寿、青神、东坡区、丹棱4个区县搭建了信息化平台,为400多家规上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信息化服务,服务覆盖面达到80%以上。今年,该市又选择了4个产业园区搭建信息化平台。到9月底,眉山市已为400多家规上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信息化服务,服务覆盖面达到80%以上。
其次是搭建电子政务平台。眉山作为全省2个试点市之一,在全省率先完成了三级联网电子政务审批和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系统建设,为在全省规模推广奠定了良好基础。该系统所有实行备案和标准管理的企业投资项目,均通过并联审评网络平台进行申报和管理,实现了网上审批与纪检监察的同步进行,大大减少了审批事项和中间环节,做到了效能最大化、成本最低化、环境最优化,得到国家和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
第三,搭建培训平台。该市定期举办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恳谈会,对信息化应用示范企业进行表彰奖励;组织企业参观考察信息化标杆企业和兄弟市州信息化建设;组织专家进行工业和信息化培训。
第四,搭建综合平台。去年8月,眉山市经信委职能调整到位以后,委党组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在机构设置、领导力量、人员配备等方面给予了重点倾斜,为全市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投资30多万元,增设了信息化硬件设备,在机关内部开通了OA系统,实行了无纸化办公,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行政成本。
明年眉山互联网宽带
接入端口将达50万个
“建设眉山市智慧产业、智慧民生和智慧政务,打造"智慧城市",需要企业、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推进。”鲁建伟说,眉山市经信委作为全市信息化主管部门,针对眉山实际,与电信眉山公司联合,充分发挥电信眉山公司的积极性,开拓新业务,打造新平台,丰富“智慧城市”的内容。一是加强规划。根据全市“十二五”工业和信息化规划,从政策、资金、税收、人才等方面促进和加快全市工业企业信息化进程,到2012年,全市通信和信息服务业对经济的贡献达到4.1亿元,全市电话用户达到324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达到50万个,互联网出口带宽达到220G以上。二是加强合作。鼓励各通信运营商和知名软件企业参与眉山市信息化建设,支持眉山企业与省内外各类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建立完善产学研交流合作平台,着力提高信息化技术在企业产品中的应用比重。与中国电信眉山分公司初步签订了《工业信息化平台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加大在“十二五”期间的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进一步推进两化融合,让信息化成为带动工业化发展的助推器。三是积极包装项目,加大与国家、省相关部门的对接力度,努力为全市重点企业和园区争取国家和省级项目资金支持,为企业信息化发展增添后劲。四是加强应用。在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推广数字企业建设工程,形成企业与区县、区县与市经信委、市经信委与省经信委网络体系。 |
|
|
|